汇率决定理论在国际金融研究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是西方金融理论的核心。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建立之初,为了说明两国货币兑换比率如何以及这种比率变动的原因,西方经济学家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阐述分析。下面是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汇率决定理论学说。

    一、购买力平价理论

    购买力平价理论是最古老、最基础的汇率决定理论,由瑞典经济学家卡塞尔于20世纪初提出,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它包括三个方面:

    (1)绝对购买力平价理论。这种理论认为,两国之间货币的内在购买力之比决定两国货币的汇率。由于一国汇率的变动原因在于购买力的变动,而购买力变动的原因在于物价变动,这样汇率的变动归根到底就由两国物价水平比率的变动所决定。

    (2)相对购买力平价理论。卡塞尔在提出绝对购买力平价理论之后,又提出了相对购买力平价理论,即汇率的变动等于两国物价水平变动率之差。与绝对购买力平价相比,相对购买力平价更具有实用价值。

    (3)成本平价理论。前面讨论的购买力平价,都是一种价格平价,一方面价格会影响汇率,另一方面汇率也会影响国内物价。所以只从价格讨论汇率的决定是不够准确的。相比之下,成本受汇率变动的影响要小得多,以成本平价来讨论汇率决定是比较适宜的。

    购买力平价理论规定,汇率由同一组商品的相对价格决定。通货膨胀率的变动应会被等量但相反方向的汇率变动所抵消。举一个汉堡包的经典案例:如果汉堡包在美国值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