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撑阻挡转换(极性转换原则)

  日本人有句谚语:”大红的真漆盘子毋需另加装饰”这种”简单的就是美好的”的概念,道破了市场技术分析理论的真谛。在蜡烛图表分析的实践中,我常常对这一原则身体力行。这一原则既简单明白。又犀利、得力–过去的支撑水平演化为新的阻挡水平;过去的阻挡水平演化为新的支撑水平。这,就是我所说的”极性转换原则”。图11.22就是支撑水平转化为阻挡水平的情形。图11.23是过去的阻挡水平转化为新的支撑水平的情形。这种极性转换现象的技术潜力的大小与以下几个方面成正比:

  1、市场对过去的支撑/阻挡水平曾进行试探的次数;

  2、每次试探时的交易量、持仓量的大小。

  关于极性转换原则(在传统的用语中,这个概念不是这样描述的),在各种介绍技术分析基础知识的书籍中,都是作为一条基本原理来讨论的。虽然如此,这块技术分析的瑰宝并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为了讲清楚这条规则如何具有普遍适用性、如何能够发挥其良好的功效,下面我们简要地研究一些实例。这些实例既覆盖了不同的市场,也照顾到不同的时间单位。

  如图11.24所示,旧的阻挡水平转化为新的支撑水平的情况共有四处。

  如图11.26所示,1987年位于27000点附近的阻挡水平一旦被向上突破,就转化成了1988年的一个重要支撑水平。


  为了兼顾各种不同的时间尺度(在上述几个实例中,我们已经从日图、周图、月图上看到了这一原则的各种实例),我们还要研究一番日内图表,如图11.27所示。

  从本图明显可以看出,从7月初到7月中,市场的阻挡水平位于0.72美元。这个0.72美元的水平一旦在7月23日被向上突破,立即转变为支撑水平。而当7月24日和25日的高点0.7290美元被向上突破后,也转儿为一个支撑水平。

  通过图11.28,我们可以体会到极性转换原则的实用价值。从1989年底到1990年,本市场发生了一轮毫不含糊的上涨行情。199O年上半年,市场一直处于图示的水平波动区间中,其支撑水平如虚线所示,位于1.85美元附近。1990年6月,当这个水平被市场向下突破后,下一个支撑水平在什么地方呢?在1989年底到1990年初的上涨行情中,从1.25美元到2.05美元的价格变化一蹴而就,基本上是直线上升,因此在这段行情中找不到明显的支撑水平。不过,当这里的1.85美元的水平被突破后,我们预期下一个支撑水平在1.65美元附近。我是从何处得出这一数字的呢?有两条理由。第一,上述幅度达 0.80美元的上涨行情的50%回撤水平在1.65美元上下。第二,这条理由更加重要,在点A所示的区域,前一个阻挡水平大约也在1.65美元左右。这就意味着现在这里将构成支撑水平。如图所示,一系列跌停板构成了6月的抛售行情。这个抛售行情果然在1.66美元收场。


  随意拿起任何一张图表,日内的、逐日的、逐周的,或者更长时间单位的,都极有可能看得到极性转换原则的实例。为什么这一原则既如此简单、又极其有效呢?连本溯源,其原因在于技术分析之所以成立的根本道理:技术分析估量了交易圈和投资界的人群情绪,研究了市场参与者的群体行为。由此可见,一种技术分析工具越是能够有效地估量市场的群体行为,那么这种技术工具就越是能够发挥市场研究功效。极性转换原则之所以如此成效卓著,正是因为它建立在坚实的市场心理学原理之上。什么样的交易心理学原理呢?这关系到下面两种心理过程;当市场的变化与自己的头寸方向相反时,人们作何反应当人们判断自己可能会坐失市场运动的良机时,作何反应。

  请您自问一下,在您的市场图表上,什么样的价格最重要?是当前趋势的最高价吗?是当前趋势的最低价吗?还是昨日的收市价?都不是。在任何市场上,最重要的价格就是您在开立头寸时的交易水平。人们与自己曾经买进或卖出的价格水平结下了强烈的、切身的、情绪化的不解之缘。

  如此一来,在某个价格区域发生的交易活动越多,则越是有更多的市场参与者对这一水平牵扯上深深的情绪。上述心理过程与旧的阻挡水平演变为支撑水平、旧的支撑水平演化为阻挡水平这一事实有什么关系呢?让我们来看一看如图11.29所示的实例,找一找问题的答案。12月下旬,一场陡峭的抛售行情结束于5.53美元的水平(在点A处)。当市场再一次向下试探这个水平的时候,至少有三类市场参与者可能要考虑买进。

  第一群市场参与者可能是那些在12月下旬的抛售行情中一直等待市场稳定下来的人。现在,他们发现市场在这里受到了支撑,于是得到了一个入市参考点–5.33美元的水平(点A所示的12月28日的低点)。几天以后,该支撑水平成功地经受住市场的试探,在这个过程中,很可能市场已经吸引了新的多头者加盟。

  第二群市场参与者可能是那些原来持有多头头寸、但是在12月下旬的抛售行情中被止损平仓的人。在这些被止损出市的老多头中,当他们看到2月中旬从点B到点B1的上涨行情时,可能有一部分人会觉得当初判断白银市场为牛市是正确的,只不过买进的时机没有选择好。现在,是买进的时候了。他们希望借此机会,证明自己当初的看法是有道理的.于是,等到市场再度向下回落到点C的时候,他们便重新买进,建立多头头寸。

  第三群市场参与者可能是那些曾经在A处和B处买进的人。他们也注意到了从B到B1的上涨行情,因此,如果有”合适的”价位,他们就可能为已有的头寸加码.在C处,市场返回了支撑水平,他们自然就得到了一个合适的价位。于是在C处,又出现了更多的买进者。依此类推,当市场再度向下撤回到D点的时候,自然还能吸引更多的多头者入市。

  但是不久,多头者的烦恼就开始了、在2月下旬,价格向下突破了A、B、C和D处形成的支撑水平。曾经在这些旧的支撑区域买进的人,现在无一例外地处于亏损状态。他们当然希望以最小的代价来摆脱这些亏损的交易。当市场上冲到这些多头者买进的区域(在5.53美元附近)时,他们谢天谢地,赶紧乘机平回手上的多头头寸。这么一来,当初在A、B、C、D处买进的市场参与者,也许现在就变成了卖出者。这一点,正是过去的支撑水平演化成新的阻挡水平的主要缘由。

  在过去的多头中,凡是在3月初较小的上涨行任中没有下决心出清亏损头寸的人,后来就不得不忍受煎熬,眼睁睁看着市场下跌到5美元左右。于是,他们便利用市场的下一轮上进行情平仓了事,求解脱。这一行情发生在4月初(E处)。图11.29显示了支撑水平是如何转化为阻挡水平的。阻挡水平转化为支撑水平的道理,与上面讨论的内容是一致的,只是方向相反而已。千万不要因为这一原则着似简单,就忽视了它的重要性。这一原则是行之有效的–如果将它与蜡烛图指标综合起来,则尤其得力。我们不妨拿E处的情况作个例子。请注意,这里有一根十字线,它出现在一条高高的白色蜡烛线之后,这就意味着,市场前途不容乐观。这一蜡烛图信号与图示的阻挡线不约而同地出现在同一个位置上.在点F处,市场再度上演了相同的一幕。


  如图11.30所示,点A和B所示的高点在1986年底,以及在1989年内转化为一个支撑水平。请注意这条支撑线的力量是如何体现出来的。在1989年的低点处,市场在这个支撑水平上接连形成了两根锤子线。

  如图 11.31所示,点A和点B分别出现在9月里和10月初,市场在这两处维持了一个位于1230美元上下的支作水平。1O月9日,一旦熊方将市场拖换到这一水平以下,1230美元附近就转化为一个阻挡区域。在点C处,市场对这个新的阻挡水平的第一次试探失败了,随后价格开始下跌。直至图示的看涨吞没形态出现,这段下跌行情才告一段落。在这个形态之后,跟随着一段小规模的上涨行情。但是,这个上涨行情在1230美元的水平上同样陷人了停顿。此外,市场在这里还形成了一个乌云盖顶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