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因和外因

    股市中有平均盈利的法则,当绝大多数人都处于盈利时(可视作内因),市场迟早会朝“平均成本”这个中心轴回拉;当绝大多数人都处于亏损时(可视作内因),市场迟早会朝这个中心轴回拉。只不过前者是从高到低的过程,后者是从低到高运行。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内因是事物发展的内部矛盾,外因是事物发展的外部矛盾,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内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本原因。

  股市的内因是指股市的基本面,股市的外因是指题材或者说导火线。每一轮行情的上扬或者下跌都是内因已具备了火候,外因诱发了内因而已。 

  (一)从内因和外因的角度看待来去匆匆的“95.5.18”大行情

  1、随时都有“95.5.18”

  “95.5.18”的导火线虽然是车债期货的暂停交易,而本质上应看作是压抑已久的市场的一种自发调节行为。当时的580区域的股指本身就是一只压紧的弹簧:中长线投资者开始失去信心、多头虽见股指远离上档密集区,但仍放弃抵搞随波逐流、证券公司冷冷清清、人人都往下看,但就是“死猪不怕开水烫”,拒绝斩仓,对利空和利多的麻木,已经具备发动次级行情的条件。也就是说,内因已经呼之欲出,只要外因撩拔一下,随时都存在“95.5.18”。

  2、“95.5.18”行情中没有利空也需要调整

  当许多人还沉醉于“飞来的艳福”之中。不知那冒出的空头主力三天内就把股指砸下200点,由此感叹消息害人:要是早知道“95.5.17”公布的“利好”消息,就不致于踏空了;要是早知道“95.5.23”的“利空”消息,“95.5.22”就把筹码全部抛空。于是乎就得出这样一条结论:沪市是让人无所适从的消息市。

  果真是这样吗?这种定格的思维已经不适合沪市的新潮流了。那么,怎么解释“95.5.22”那天,许多机警人士全线清仓呢?

  (1)从基本面来看

  众所周知,国务院副总理朱熔基1994年就十分强调进一步深化金融改革,从中国证监会主席周道炯的谈话中也可以悟出:股市大循环周期的启动背景就是国家经济状况。既然当时紧紧围绕抑制通货膨胀从而部署金融工作,那么股市也应服从整体利益,这就是沪市箱形原理的重要依据之一。同时更应清楚地看到,在国债期货平仓资金还没有大量介入股市,成交量就屡创天量,甚至出现“储蓄大转移”,一旦发展下去,势必扰乱社会正常的金融秩序,扼杀新兴的股市。

  (2)从技术面来看

  “95.5.19”的5日乖离率达到27.5,5RSI为96,而当初千点的5BIAS也没有超过30更何况强弱指标贴着天花板,迟早有爆炸的风险。“5.22”的5日乖离率为22,显示股价创新高,乖离率未创新高,5BIAS为97,难道要让它打穿天花板吗?因为5分钟K、D线可以在高位钝化,那么,究竟有多少持续的资金让60分钟K、D线也产生钝化呢?

  (3)盘口观察

  行情启动的第一天,“中山火炬和西藏明珠”领涨大盘,第二天这两个领涨股已一

步到位,其它股开始补涨,第三天,前两天涨幅较小的个股都排在涨幅的第一版,而这两个领涨股却开始下跌,显然,该轮行情初步完成了领涨股领涨,其它股补涨的循环。一方面,老股民在抛股;一方面新股民正调动资金,表面上看行情远未结束,但细心的人想一下,撇开其它因素选什么股呢?一方面是黑马狂奔,另一方面却又黑马难寻,没有某个板块的持续上扬,大资金的介入就会无所适从。

  无论是从基本面、技术面还是盘口观察,“95.5.23”股指就会开始深幅调整,至少需旗面整理,而不可能持续上攻,只不过主力常常夸大外因的作用,就象“5.18夸大利多题材,而掩盖了内因的决定性作用。为什么主力要这样做呢?既然大资金介入短期内已不

可能,那么索性砸盘,砸的越低将来爆发力就越大,于是乎第一天跌147点;第二天下跌换档;第三天再跌45点。

  (二)九六B股市场的骤涨和暴跌是内、外因综合而成的

  九六B股市场也风云乍起,真是几家欢喜几家愁。就拿沪市来说,1996年的B指前十一个月大都在50-54仅4点范围内运行,深市也忘了B股市场的存在,基本处于有价无市的局面。

  1.当时的市场概况(可视作内因):

  (1)许多B股跌进发行价,甚至跌进净资产值,平均市盈率低于10,具备长期投资价值。

  (2)同日益火热的A股相比较,股价仅相当于五分之一更低。

  (3)境内人士只许卖出,不许买进,最后的短线客和部分长线长线买家被摒出局,造成沪市B指再跌10点到44点。

  骤涨的起因(可视作外因)

  (1)深圳市政府和深交所为促进B股市场所做的一系列基础工作率先在深市B股中得以体现,并迅速感应沪市B股。

  (2)A股持续高后,部分集团资金见风险已大,退出资金后寻找出路。

  (3)经常项目下的人民币可兑换已经实施。

  内因和外因同时存在,致使B股从44点至87点仅用了20个交易日,但也留下了巨大的隐患。

  2、暴跌前的市场概况和起因。

  (1)以深市为例,除少数几只的流通股超一亿股,其余大部份均在5000万股以下,这样,一旦外商很容易的控制B股,就可以间接的控制中国一大批优秀企业。

  (2)虽然B股市场有一定的境内集团资金,但由于B股多采取私募的发行方式,几乎所有的B股股权者高度集中在境外少数大基金财团手中,故一旦B指持续飚升,境外投资机构兑现手中的筹码,则大量宝贵的外汇就会流失。高楼大厦怎能耸立在沙滩上?仅四个交易日,B指就从87点跌至58点。

  从B股的上窜下跳,从中可以看出,事物变化是由事物内部矛盾所引起的,事物内部矛盾决定事物的性质和方向,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源泉,但任何事物发展都离不开外部条件,外因对事物的发展起了加速或延缓的作用。内因既起了决定作用,两者又必须同时存在,缺一不可。

  (三)领头羊是内因和外因结晶的产物

  1、与其说老股民对“联农”的记忆犹新,不如说,说股是内因和外因,作用与反作用的经典之作

  1992年年底,新上市的新股跌进溢价,例如“氯碱”跌进54元的溢价(当时股票面值为10元),相当一部分老股跌进配股价,例如“延中、大飞乐”跌进60元的配股价,甚至部分股票跌进净资产值。

  二级市场的萎靡不振,直接导致了一级市场的发行难及二级市场上市节奏慢,如这种状况维持下去,怎么“摸着石头过河”呢?

  外因一──让二级市场的健康发展来带动一级市场的兴旺就成了当务之急。于是,管理层放缓新股上市新奏,有意识地让小盘绩优股“联华合纤”(当时的小盘绩优股)上市来凝聚市场人气,看看市场的承受能力,起到一个缓冲作用,紧接着又推出小盘绩优股“联农”。

  外因二──由于大盘正好走出低谷,“联农”的多种题材旋即成为主力启动大盘的突破口。

  “联农”顺其自然的充当了领头羊的角色,从“92.11.17”的开盘价76元仅用了七个交易日就到达248元,不仅自身翻了三倍多,更为可贵的是带动大盘从386.85-1558.95。

  2、阶段性领头羊“西藏明珠”所带动的新股行情,是沪市内因和外因的结晶。

  一方面大量热钱不是不进来,而是在选突破口,一有风吹草动,由于它们鲸吞似的短期抢线行为使沪股仍将面临宽幅振荡;另一方面,全国证券期货监管工作会议的精髓又在于抑制过度投机,致使短线集团资金试图从新股中寻求出路。当初国债期货异常火爆时,“西藏明珠”的原始股中签率极小,就是明证。

  而在二级市场中,多头防线不堪一击的重要原因就是没有阶段性的领头羊,缺少振臂一呼,百股奔腾的人气股。市场大主力一向以挖掘题材著称,当大盘题材匮乏之际,把“西藏明珠”当作新股行情的突破口,顺应市场潮流,市场也为之喝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