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七月的一天,北京的一些机构投资者应一家大券商的投行邀请一起吃饭,吃饭的主题是怎样购买这家大券商发行的债券和增发股票。席间有几个计划基金和几个私募基金,两者对对方都感到很好奇,两者的对话引起了笔者的注意。私募基金问,“你们是怎么进行投资的?”计划基金答:“我们先是选择一个投资组合,然后选择时机按照这个投资组合买进股票。”私募基金觉得有点太简单了,“买完股票以后呢?”计划基金觉得奇怪,“没有了,奥,等涨了就卖。”计划基金问,“你们是怎么进行投资的?”私募基金答:“我们先是选择一个股票,然后选择时机只买这一只股票。”计划基金也觉得有点太简单了,“买完股票以后呢?”私募基金也觉得奇怪,“使劲买,一直把它买涨起来为止。奥,还要造好图形,动员股评家推荐,写分析文章,帮助上市公司出提材,提高经营能力,办大资金实战培训班,凡是能够让股价涨的事情全做。”听完两个性质的基金的对话后,我就

 感觉计划基金有点懒。这样不可能获得好的投资收益。本周全部计划基金公布了年报,突出的特点是,第一业绩差,平均收益率比京城的私募基金要落后近30个百分点;第二酬金高,平均酬金远远高于京城的私募基金,京城的一个职业操盘高手为一个国企单位操作6000万的盘子,获利1200万,仅获得了96万的酬金。职业私募资金之所以能够获得计划基金不可比拟的收益,与他们的职业智慧与辛勤劳动是分不开的,除了每个时期挖掘大多券商和基金研发人员连概念还没有搞清楚的盲点盈利模式外,各种实战信息收集的分外齐全,笔者看见他们的操盘手册上写着枪挑南方、智擒银河、箭射海通、剑指中信、绳镇申万。最近QFII即将引鬼子入市,不少私募基金在研究新主力的风格动向。下面是部分职业资金的研究结果,供读者参考。

      一、敢于第一批入市的境外主力,通常情况下风格强悍凶猛,投机性强。亚洲各国资本市场开放后,摩根斯坦利都是第一批登岸者,比如说在我国的香港地区和台湾地区都是这样。一般情况下,该主力登岸的时候都是偷偷摸摸的,不动声色的,甚至声东击西,大肆利用代言人唱空市场,达到建仓的目的后突然翻多,并且剑指一个非常高的目标,比如说在香港市场时公开扬言香港恒生指数将涨到17000点的历史高位,并把主打的股票故意以某种方式透露出来,结果在恒生指数15000点时就撤了,但恒生指数在老百姓的前仆后继下确实涨到了17000点。境外主力一旦开始实施了某一个作战方案,往往是全力以赴的,把所有的能量全部发挥出来,其操作的凶悍投机性与中经开、君安证券、受伤以前的南方证券相似,相比之下,目前国内券商的自营盘多数是绵羊群,证券投资基金更是不会炒股票,更别提他们偷懒了(可能也是由于不知道怎么干)。

      二、敢于第一批入市的境外主力,通常情况下是控制指数,大买冷门股。现在所谓的海龟派鼓吹的西方成熟股市理论多数是美国大学书本上的知识,国内的教科书其实也是这么写的。而国外的实战派并不是像中国的书呆子那样,况且美国的著名基金经理多是自半路出家的非学院派人士,比如说索大侠、巴大侠、丹大侠、米大侠。在美国实战界有这么一条定理,只有那些性格刚强的人才能肩负操作大资金的重担和创业成功,像比尔.盖茨、杨致远、乔布斯都是大学没毕业就创业成功。而博士们的成功领域是自然科学领域和理论领域,不是心理对抗领域。美国的成功基金经理信奉的投资理论恰恰是中国的孙子兵法或者相似的理论,他们在亚洲市场的选股思维不外乎两种,一种是大盘指标股,这样可以控制住局面;另一种是当地市场基本面尚可但前几年的冷门股。

      三、敢于第一批入市的境外主力,通常情况下有自己的盈利模式。国外著名的基金经理通常都有适合于自己的盈利模式,像巴费特、索罗斯、林奇都是这样。中国有盈利模式的机构目前只有德隆国际,其实最先进的盈利模式就是原京城大鳄吕新建,他完全是模仿巴菲特的伯克希尔・哈撒韦,可惜中国人缺乏的一种英雄气概被现在的落后体制和农民意识更加给泯灭了,相信境外机构的盈利模式会让国内的属井蛙的机构开眼,绝不是他们以往的见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