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是这种不便,让刘明达看到了商机。有关上市公司的诸多方面的信息是投资、炒股的一个必要资讯,投资、炒股不可能永远依靠一个代码、一个公司名称加上简单的概念作支撑。而那个时候由于软件系统技术非常落后,证券公司的各项服务亦有待发展。刘明达也对一些投资者做了调查,他们的确希望了解有关上市公司更多的资讯。那么,为什么不可以向投资者提供相关上市公司资讯呢?

  是时深圳,是一代人创业的高峰。几个人合伙,拉起架子就成立公司,然后开始茫茫不可知的创业之旅。刘明达也加入了创业的队伍中。

  1997年,刘明达辞去了当时收入颇高的外贸工作,和另外两个朋友合伙,招了几个人,租了一间不大的办公室,开始做证券资讯服务,向证券公司及一些大户提供证券征询系统。

  最初刘明达的证券征询系统还很简单,主要是针对一家家上市公司,将其公开信息、交易所的公告以及财经媒体的报道做汇编整理。随后,因为对一家家上市公司的运营状况越来越了解,他们开始写一些热门公司的股评,作为提供给客户的附加价值。

  在当时的中国,在证券行业,依靠资讯来赚钱是有相当难度的。市场仍然沉浸在内幕消息、跟庄等赚钱方式上。不过,由于刘明达的公司对上市公司的资讯整理相对比较完善,而且,其附加的股评与投资建议也获得了市场部分验证,因此他们也获得了几家客户,每户报价2万~3万,实际成交每户2万元。

  虽然有了部分收入,但这些远远不足以支撑几个创业伙伴继续在这个业务上有更大的发展。由于看不到赚钱的前景,而且伴随着1997年A股熊市来临,证券市场前景更加惨淡,两个合伙人相继离去,转回到他们以前的本职工作,于是刘明达第一个公司只好关闭。

  忆及当初,刘明达放弃收入不错的外贸工作,是出于对证券投资行业浓厚的兴趣。刘明达认为,他一直有着一种偏执,认为既然自己对证券投资行业有着如此高的热情,即便再艰难也要干出一番事业。而这种背水一战的决心也一直贯穿了刘明达十多年的投资生涯。

  之三:独立投资人

  有幸的是,虽然刘明达第一个资讯公司关闭了,但在运营公司的过程中,有一些投资者对刘明达还是非常信赖的,尤其对刘明达对上市公司的详细研究十分欣赏。

  于是,在公司关闭后不久,刘明达开始了一位独立投资人的职业生涯,帮助客户管理资产。事实上,我们可以把这段经历看做是今天明达资产管理公司的前身。

  1997年到2005年,成为了历练刘明达的8年。在这8年中,刘明达一直专注于证券投资,心无旁骛,期间多有波折、艰难,这8年也成为刘明达近两年暴发式增长的基础。

  当时,刘明达还有其他的选择。一家颇具规模的证券公司的老总看好刘明达的研究潜力,力邀刘明达加盟到证券公司,但是刘明达委婉地拒绝了那位老总的好意。

  回忆当初,刘明达认为当时自己的决定是一种出于本性的职业偏好–他喜欢自由、自主地做投资。

  即便获得了几个客户,在外界看来,刘明达的证券投资前景依然暗淡。当时客户的资金远不如现在的资金量大,而且,做独立投资人,无论是当时还是现在,至少在两个方面要具备一定的基础:要么是有较深厚的投资经验,并且有一定的资金积累,然后才能在代客理财的同时,自己慢慢做得更大;要么具有很好的人脉关系资源,能拉到更多的、更大的客户。但是这两点,当时的刘明达都不具备。所以外界对刘明达抱以悲观的看法,不足为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