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我个人的经验与观察得到一个结论,那就是,一项优异的记录背后(从投资报酬率的角度来衡量),你划的是一条怎样的船,更胜于你怎样去划(虽然不管一家公司好或坏,努力与才能也很重要)。几年前我曾说,当一个以管理著名的专家遇到一家不具前景的公司时,通常是后者会占上风,如今我的看法一点也不变。当你遇到一艘总是会漏水的破船,与其不断白费力气去补破洞,还不如把精力放在如何换条好船上。

――沃伦・巴菲特

【巴菲特现身说法】

巴菲特认为,投资者买股票就是要投资该公司。买一只什么样的股票,比什么时候买股票要重要得多。

巴菲特在伯克希尔公司1985年年报致股东的一封信中说,就他的个人经验和观察来看,虽然一家上市公司的好坏与公司管理层的努力、才能有关,但如果要创造出优异的投资报酬率,与该公司的原本质地密切相关。如果要一位著名管理专家去管理一家不具备发展前景的公司,往往很难扭转乾坤。通俗地说,你划的是怎样的一条船,比你怎样去划船更重要。与其把许多精力放在漏水的破船上堵漏,不如把精力放在如何去换一条好船之上。

巴菲特举例说,1985年7月伯克希尔公司准备停止纺织事业运营的经历,就是这方面的一个典型事例。

他说,当21年前巴菲特有限公司买下伯克希尔纺织公司的控股权时,当时该公司的账面价值大约为2200万美元。虽然当时的全部业务都是纺织业,可是由于公司的盈利能力不强,所以该公司的内在价值要远远低于账面数字。而在此以前的9年中,也就是伯克希尔公司和哈撒韦公司两家公司合并经营期间,一共创造了5亿多美元的营业收入,可是最终却发生了1000万美元的经营亏损。虽然也有获利的年份,但总的来看是进一步、退两步。

巴菲特当初在买下伯克希尔纺织公司时,美国北部的大部分纺织企业都已经倒闭了,只是因为南部的一些纺织企业没有工会组织工人*,相对来说竞争优势更强一些。但从宏观形势看,整个纺织行业不景气,所以有许多人建议巴菲特不能购买这样的公司;或者,买下这样的公司后要早做打算,预先想好下一步该怎么办。

巴菲特检讨说,当时他抱有一种侥幸心理,认为如果该公司能够找到一位非常能干的明星经理人,或许就能扭转乾坤也说不定,至少也会改善运营状况的。于是当时就挑选了肯・大通(Ken Chase)负责这项工作。巴菲特说,肯・大通确实是个人才,并且他和后来接任他的卡斯帕罗夫(Garry)两人配合得非常好,可是由于整个行业在走下坡路,伯克希尔纺织公司的经营状况依然没有好转。

1967年,巴菲特利用伯克希尔纺织公司的一部分盈利,加上该公司削减库存、减少固定资产投资、催收应收款所收取的大量现金进入保险行业,购买了国家产险公司(National Indemnity),算是对整个公司经营战略的一次重大转移。

回过头来看,当时的这一决策非常正确。如果在纺织公司这棵树上吊死,伯克希尔公司也就不会有后来的辉煌业绩了。因为归根到底,“时势造英雄”,这就是巴菲特上面所说的与其把很多精力放在弥补破船的漏洞上,不如重新换一条好船。当时的伯克希尔纺织公司虽然在肯・大通领导下营运状况大有改善,但平心而论,整个公司从来就没有从纺织业务上赚到什么钱,至多只能说是苟延残喘而已。

随着纺织行业越来越不景气,伯克希尔公司不得不开始多元化经营战略。而多元化经营战略的开展,又使得纺织业务在伯克希尔公司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小,只是因为以下几项原因,才不得不继续保留纺织业务,但要想从它身上赚钱显然已经不可能了:①伯克希尔纺织公司在当地是一个重要企业,并不是说关门就能关得掉的。②公司管理层面对困境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客观上延长了企业寿命。③公司员工体谅企业困难,积极配合公司管理层应对困难局面。④公司经营虽然困难,但这时候还能产生稳定的现金流收入。就好像一个人虽然已经奄奄一息,但总算还有一口气,不忍心见死不救一样。

巴菲特说,正是因为上述原因,伯克希尔纺织公司依然得以保留了下来。但巴菲特承认,当时的他有些优柔寡断,尤其是事后证明上述第④点是错误的。

他说,虽然一年之后的1979年伯克希尔纺织公司的获利状况还不错,但之后却耗用了大量资金,这种情况在1985年以前变得越来越严重,令他对该业务经营下去也不是、破产倒闭也不是,左右为难。在此期间,肯・大通和卡斯帕罗夫虽然绞尽脑汁,又是重新规划产品线、生产流程、销售渠道配置,又是大手笔地并购同行,希望能东山再起,但到最后全都是前功尽弃,没有一点收获。

巴菲特在伯克希尔公司1985年年报致股东的一封信中说,据美国《商业周刊》杂志报道,1980年以来的5年中美国一共有250家纺织企业破产倒闭,其实他对这一行情是非常了解的,只是因为自己不能客观地看待事物,才导致在这方面栽了跟头,不断吸取教训,可是到最后教训越来越多。如果能早一点看到美国的纺织行业在全球缺乏竞争力,早点关掉该公司就好了。

【巴菲特智慧结晶】

巴菲特认为,投资股票一定要擦亮眼睛,与其总是在一艘破船上不断地补漏,不如把精力放在如何换条好船上。他告诫投资者不要总是企图发生什么“奇迹”,不要总是幻想着“乌鸡变凤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