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看出,巴菲特就是靠自己不朝三暮四的投资态度,不断积累了巨额的财富。认认真真地把每一次投资做好,是他一贯的思想。他在《华盛顿邮报》的投资上,表现出的无限关注和深入,一直以来令人折服。也使“邮报”为有这样的合伙人深感自豪。

巴菲特是在1973年春夏之际,购入价值1060万美元的华盛顿邮报公司股票。此时,他关注这支股票已经很多年了。他一直寻找进入媒体的机会来实现自己多年来希望投资媒体的梦想。此项投资使伯克希尔成为凯瑟琳女士家族之外,华盛顿邮报最大的股东。此番举动令周围的人大感惊讶。

《华盛顿邮报》总裁凯瑟琳曾经说,巴菲特内心极富同情心,而精明投资人只是他的另一面。他与报纸很有缘分,那种渊源甚至起源于他的少年时代。

本来,在1972年到1973年,《华盛顿邮报》受“水门事件”的影响而处在最艰难的时候,除了有关政府部门的打击之外,还因为自身上市的操作失误,引起股票大幅下跌。凯瑟琳回忆说,那是她一生中难以忘怀的艰难日子,邮报的发展进入低谷,投资者失去对她们的信心。最后她不得不亲自到华尔街的金融会议上去直接推销公司的股票。巴菲特此时决定大举投资。并在几个月内,分二十次购入邮报的股票。他后来说,在生命中,有些事情发生的速度会很快。他对《华盛顿邮报》的投资,一是因为他怀有感情。二是他相信媒体能够做终生的伙伴。巴菲特为此在伯克希尔公司内部做了很多工作,使投资活动顺利进行。

凯瑟琳在她获得普立兹奖的个人历史一书中写:巴菲特的伯克希尔公司,在1973年买下本公司10%的B级股票。他后来告诉我,起先他不太愿意公开这件事,但是后来觉得这未尝不是件好事。他对公司的关注已经很久,而且他一旦投入就不会三心二意。事实证明,他是那么负责和专心。

巴菲特这笔投资,变成他最好的投资之一,他在一般人还没有开始注意媒体股的前景之时,就捷足先登进行这项投资,把握了正确的方向。巴菲特一生对媒体的偏好,就像是对金钱的追求,这股热情在购入华盛顿邮报股票时达到顶点。巴菲特一直对媒体事业保持着浓厚兴趣,和很多知名的记者结为挚友。他本身也具有记者般的直觉,在寻找被低估的公司时,也融合了敏锐的生意嗅觉和记者深入调查的技巧。试想,如果巴菲特投身新闻界,也一定会成为一名杰出的新闻记者。

1973年至1974年间股市崩盘,这波震荡刚开始时,华盛顿邮报的股票从刚发行时的每股美元,后来下降到4美元。当时,邮报还有星辰报的竞争压力,正处于内外交困的处境之中。巴菲特对这种情况大为震惊。在与邮报的管理者沟通之后,伯克希尔公司买下了1060万美元的邮报股票,占该公司B级股的12%,相当于该公司所有股票的10%,每股4美元意味该公司整体价值估计为8000万美元。

在1973年,华盛顿邮报公司旗下的机构包括华盛顿邮报、新闻周刊、时代-前锋公司、四家电视台和一家造纸厂,后者为该公司提供了大部分的新闻用纸。但是,公司一直处于不稳定状态,相关企业之间不能够团结合作,内部矛盾重重。更为严重的是人心浮散,丧失了企业的凝聚力。